在讨论中国的战斗机时,美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。近年来,中国的歼11系列战机频繁出现在中美空中对抗的新闻中,尤其是在拦截美军飞机方面。2023年10月26日,中国歼11BS战机成功拦截了美军B52H轰炸机;2024年,中国歼11多次驱逐美军RC135侦察机,引发了美方的高度关注。而早在2022年,歼11就曾成功拦截美机,双方的距离曾接近6米之近。2023年发生的歼11与美军P-8A对峙事件,更是让美军高层震动不已。同年10月,歼11与B52的“贴面互动”事件更让美方惊讶不已,当时两架飞机的距离仅有3米。如此高强度的拦截行动让美国得出结论:歼11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应对美军挑战的主力战机。
然而,令人费解的是,作为全球最先进的五代机之一,中国不仅拥有歼11,还装备了性能远超歼11的歼20战机。那么,为何中国没有选择出动歼20,而是频繁使用服役多年的歼11呢?
展开剩余82%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。首先,歼20作为中国的空优五代战机,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,其设计的每个细节都专为空中作战而打造。换句话说,歼20除了执行常规训练或参与演习外,一旦出动,必定是针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、且具备强大对抗能力的目标。例如美军那些频繁进行挑衅的侦察机和轰炸机,虽然它们的行为非常挑衅,但在空战能力上其实相当有限。它们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收集情报、进行威慑,根本没有必要动用如此高端的歼20来进行拦截。
再者,歼20的出动风险较大,但往往不会引发直接冲突。美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即使被拦截,通常也不会轻易与中国战机发生空战。考虑到这些任务并不需要激烈的战斗,用歼20去应对,显然是“杀鸡用牛刀”。
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歼20的研发、生产以及后续的维护费用都极为昂贵,且目前装备数量较少。每次歼20出动,都意味着巨额的成本投入。因此,针对那些不需要高强度对抗的任务,动用歼20无疑是浪费资源,相较而言,其他战机更为合适。
另外,歼20的设计更侧重于隐身与超视距作战,而驱逐拦截任务通常需要近距离接触。歼20的隐身特性使其更适合在对方雷达无法探测的情况下进行作战,而不适合执行近距离接触、威慑敌机的任务。与美军侦察机和轰炸机“贴身”对峙,歼20并没有太大意义。而且,频繁使用歼20执行这种任务,可能暴露其先进技术,甚至影响其战斗效能。因此,歼20不适合用于日常的拦截任务,反而让歼11更具优势。
那么,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了歼11来应对美军的挑衅呢?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。首先,美军的飞机常在南海及“第一岛链”周边活动,距离中国大陆不到1000公里。为了执行拦截任务,需要战机具备1000到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,歼11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,拥有出色的航程和滞空能力,非常适合执行长时间的巡逻与驱逐任务。
其次,歼11的设计受到了俄罗斯苏-27SK的影响,保留了许多适合近距离对抗的特性。这使得歼11在面对美军挑衅时,能够通过快速机动与对方进行威慑,展示其技术优势。尤其是在近距离接触时,歼11的机动性、推重比和瞬时盘旋能力,能够有效压制敌机,达到心理震慑的效果。
第三,歼11的生产数量庞大,成本相对低廉,极其适合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和应急拦截任务。相比歼20,歼11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,可以有效避免高成本战机的消耗。因此,歼11成为了常规拦截任务的首选。
第四,歼11相对落后这一特点,恰恰使其更适合执行此类任务。与歼20不同,歼11的航电系统不需要具备高度先进的技术,因此不会受到隐身性能等限制。它也不必担心频繁使用时暴露隐秘技术,相反,歼11更适合用来处理这些消耗性任务。
最后,虽然歼11相对于歼20较为“落后”,但它仍然具备现代空战的基础能力。相比那些完全过时的老战机,歼11能够较好地跟上现代战斗机的步伐,在应对美军侦察机时,显得既高效又不浪费资源。
因此,尽管歼20在技术上优于歼11,后者却依然是中国军队应对美军军机的主力。美国军方或许还会感到庆幸,因为如果中国真正决定出动歼20,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局,届时,美军可能会面临的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参考资料:
1. 环球网《又炒作!美军宣称“中方危险拦截美轰炸机”,中国国防部同日刚刚回应》
2. 观察者网《美太平洋空军司令抱怨:美国军机曾被中国飞机“1天拦截10次”》
3. 环球时报《中国战机拦截!美国海军搞错了》
发布于:天津市佳成网-佳成网官网-配资炒股官网开户-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